聽說食物微波後會產生毒素,而且還會殘留放射性物質,這是真的嗎?
文章來源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撰文=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原文連結 : 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id=22631
Photo by mrsdkrebs on VisualHunt.com / CC BY
聽說食物微波後會產生毒素,而且還會殘留放射性物質,這是真的嗎?
1.正確使用微波爐的情況下,食物並不會產生毒素或殘留有害的放射性物質。微波是電磁波的一種,頻率約為2.45 GHz,屬於非游離輻射能,能量較弱。微波是利用食物中含有許多極性分子(例如:水),當微波接觸到食物時,食物中的水會因為電場方向不斷改變而以每秒約25億次的高頻率震動,使得分子和分子間不斷來回碰撞而彼此摩擦,因此產生熱能,使食物內外同時受到加熱,因而縮短烹調時間。由於微波的能量非常低,釋放的能量僅足夠使極性分子產生旋轉、震動,無法改變其組成,所以微波只會使部分的水分因為熱能而蒸散,而不會造成食物本質的改變,便不會有毒素產生,也不會有放射性物質殘留的問題。
2.使用微波爐常見的狀況:
(1)食品過度密封,導致壓力不均而產生爆炸或噴濺,可在加熱時留小氣孔避免此危害;另外帶殼雞蛋水蒸氣聚集在蛋殼內,易受熱膨脹爆裂,因此不宜以微波爐加熱。
(2)容器材質選擇不佳,金屬容器會反射微波,易產生電弧效應造成火花,可能會損壞爐內的微波產生器;塑膠和紙容器中蠟膜的耐熱溫度有限,應避免不耐熱的材質溶出化學物質,影響健康。
3.食藥署提醒,使用微波爐加熱食品時,要注意食品與容器中不可以有金屬的存在(錫箔紙也不行),且若使用塑膠容器或保鮮膜時,應注意其耐熱溫度須超過130℃,避免塑膠中有害物質溶出。在使用微波爐時,應保持50公分以上的安全距離,即可使電磁波殘餘量趨近於零。
參考資料:
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張老師
http://www.food.org.tw/TW/Domain1.aspx
台灣電力公司電磁場Q&A。http://www.taipower.com.tw
張火炎、王榮德(1988)。〈微波爐的安全性〉,《健康世界》147期。
陳俊霖(2012)。〈正確使用微波爐享受生活便利〉,《勞工安全衛生簡訊》第113期。
以上內容分享於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所有資訊不代表本公司立場,內容及版權歸該媒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