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3
董氏調查:味全、光泉風味豆奶含糖過高,2瓶就超標

董氏調查:味全、光泉風味豆奶含糖過高,2瓶就超標

文章來源 : 農傳媒

撰文=  文、攝影/ 郭琇真 製表/ 邱柏綱

原文連結 :  連結點此

 

市售多款超市通路常見的豆漿產品含糖量過高,平均有6到9顆方糖的攝取量。

 

香醇的豆漿擁有蛋白質、卵磷脂等營養素,近年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健康飲食新選擇,不過挑選時要注意,無形中是否攝取過多糖分。董氏基金會去年底調查市售115件豆製飲品發現,超市常見的味全雞蛋風味香豆奶、花生香豆奶和光泉雞蛋豆奶,小小一罐250至330毫升含糖量過多,喝2瓶就超過國健署建議的每人每日攝取量(50公克以下)。

此外,據國家標準(CNS)規定,豆漿或調製豆漿的粗蛋白含量需在2%以上,這次調查稻零豆漿有2款未達標準。董氏呼籲,食藥署應要求業者依CNS標準,在外包裝明確標示豆漿或調製豆漿,甚至仿照果汁的標示,外包裝直接寫含有大豆的濃度比例,維護消費者知的權益。食藥署則認為,CNS是自願性標示,無法強制,一般大眾可看外包裝的營養標示來篩選,另外市售多數豆漿產品若有添加額外口味也會標示,無需再寫調製豆漿。

 

市售豆漿產品多元 並未依國家標準進行區分

董氏基金會去年11到12月從各大超市、超商、百貨、新興的小農豆漿店等,調查市售115件豆製飲品,發現有些含糖量過高,有些蛋白質過少。

一般超市常見的味全雞蛋風味香豆奶、花生香豆奶和光泉雞蛋豆奶是此次調查含糖量前三高,小小一瓶鋁箔包糖含量有23.4到27.5公克。營養師莫雅淳指出,依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糖攝取在50公克以下,換算下來2瓶就超過攝取上限,國外許多研究指出糖分攝取過多可能會造成免疫力低下、肥胖,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等風險,消費者選購上應盡量買低糖、微糖或無糖豆漿來補充,會比較健康。

另一方面,董氏將這次調查所獲數據和CNS比對發現,新興品牌稻零豆漿旗下的紅茶豆漿跟黑芝麻豆漿,每100毫升蛋白質含量僅1.5公克和1.6公克,副主任陳醒荷指出,明顯低於CNS的調製豆奶標準。

她解釋,CNS之前曾將豆製飲品分三級,分別是豆漿/豆奶、調製豆漿/豆奶以及豆漿/豆奶飲品,大豆含量分別是100%、50%以上和50%以下,若按照當時標準該款豆漿產品應稱作「豆漿或豆奶飲料」,不過因為食藥署遲未要求廠商需依照CNS標示,消費者很難從外包裝輕易判斷,只能從營養成分和容量去換算,現行標示對消費者來說,並不利辨識豆漿蛋白質的高低。

董氏基金會分析時還發現,市售部分豆漿產品會標示「微甜」規避食藥署的規範,副主任陳醒荷解釋,據食藥署《包裝食品營養宣稱應遵行事項》規定,微糖食品的糖含量每100毫升應小於2.5公克,這次有些豆漿產品的糖含量過高卻標示「微甜」,容易造成消費者混淆,無形中攝取過多糖分,食藥署應多協助輔導業者加強標示。

食藥署認為現行標示已很清楚

面對董氏的多項呼籲,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李婉媜表示,目前市售豆漿產品若有添加口味,業者通常會在包裝上宣稱草莓、雞蛋風味等字樣,蛋白質和糖份的含量也都有按照規定進行營養標示,消費者可從這些內容分辨是否是調製豆漿,蛋白質含量足不足夠、糖分是否過高等。

至於部分業者標示「微甜」來規避食藥署現行規範的爭議,李婉媜表示,甜度屬於個人主觀口感,和糖度不同,因為糖可以量化,所以食藥署有制定規範,甜度則沒有。

當被問及未來是否強制要求業者只能標示微糖,而非微甜?她解釋,因為含糖標示屬於業者自主宣稱範圍,未來或許會再蒐集國際間的作法,看是否要制定甜度的標準。

 

董氏呼籲消費者選購豆漿產品要睜大眼睛,小心無形中喝下過多的糖分。

 

以上內容分享於農傳媒。所有資訊不代表本公司立場,內容及版權歸該媒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