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0
瘦肉精肉品開放進口、本土卻禁用有沒有問題?

瘦肉精肉品開放進口、本土卻禁用有沒有問題?

文章來源 : 報導者
原文連結 : https://www.twreporter.org/a/american-ractopamine-pork-beef-import-dispute

撰文= 林慧貞/孔德廉

 

 

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是乙型受體素一種,台灣俗稱「瘦肉精」,屬於類交感神經興奮劑,本來研發用於治療人類氣喘疾病,但未通過臨床試驗。後來藥廠發現添加在畜禽的飼料中可以增加豬隻瘦肉5公斤,減少飼料18.5公斤,甚至還可提前4天宰殺賣到市場,降低成本。除了萊克多巴胺,其餘代謝較慢、毒性較強的瘦肉精包括沙丁胺醇克倫特羅等,則未允許開放進口。

至於美牛部分,因美國從2003年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列入狂牛症疫區國家,出口牛肉受到限制。根據OIE狂牛症人工感染實驗,30月齡以上牛隻風險較高,因此,台灣2010年開放首波美牛進口,只針對30月齡以下、不含瘦肉精的牛,且去排除牛骨等6個高風險部位。

 

食用含瘦肉精的肉品到底安不安全?真正隱憂在哪裡?

人體攝食過量的萊克多巴胺會造成心悸、嘔吐、頭暈、血壓升高,而且萊克多巴胺即便加熱後也不易被破壞,專門負責協調並建立食品安全國際標準的「聯合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ODEX)在2012年制訂了萊克多巴胺的殘留標準,牛豬肌肉、脂肪殘留量是10ppb(parts per billion,10億分之1濃度),肝40ppb、腎90ppb。

歐盟質疑CODEX的評估報告並未針對孩童、老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別評估風險,且報告中6名受試者太少,迄今也僅有此份人體試驗報告,更只有評估短期急性毒,沒有長期影響的科學數據,直到今日歐盟尚未開放使用瘦肉精,各國也對萊克多巴胺安全性抱持不同看法。

 

 

瘦肉精肉品開放進口、本土卻禁用

針對含瘦肉精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開放進口,農委會在8月28日預告修正《動物用藥品管理法》第五條第一款,為即將進口的美國牛豬肉訂定萊克多巴胺的容許量;至於國內畜牧業則維持禁用,形成台灣肉品萊克多巴胺使用的「一國兩制」。農委會強調,此舉是為了區隔進口與自產豬肉的保護措施,鼓勵民眾對國內畜牧業有信心,可以盡量消費自產豬肉。

目前台灣國產豬肉一公斤是100~110元,加拿大豬肉含稅每公斤是新台幣61.3元,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則是每公斤新台幣78元。黃金城解釋,即便美國豬肉使用了萊劑後價格也不會差太多,因為美國本身並沒有特別區分豬肉有無使用,因此即便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業者也沒有理由就此大量進口。

 

 

開放含瘦肉精的肉品後,我們要怎麼辨別肉品來源?

《包裝食品之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草案》《直接供應飲食場所供應食品之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規定草案》,要求所有豬肉都要標示產地來源,認定標準為屠宰國,但不會標示是否含瘦肉精,標示範圍除了超市架上的肉品,傳統市場豬肉、小吃攤、加工品貢丸、水餃等等也必須標示。農委會指出,台灣85%豬肉都經過拍賣市場,可以追溯到屠宰場,屠宰後的豬肉則屬於衛福部管轄,這3個月內會建立起其餘15%豬肉的流向,也會和衛福部合作標示末端來源,包括攤商、餐廳等都要留存單據以供稽查上游肉商。此外,台灣豬仍有疫病問題,雖然台灣這兩年守住了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防線,但仍是傳統豬瘟(Classical Swine Fever)疫區,所以不屬於傳統豬瘟疫區的國家,可以拒絕台灣豬隻進口。台灣豬隻雖然外銷到亞洲具有運送時間短、新鮮等優勢,但價格過高、疫病等問題,使得外銷之路仍充滿挑戰。

 

 

科學上並沒有「零檢出」的概念,只有殘留量微小到超過機器極限,使機器檢驗不出,稱為「未檢出」,部分地方政府堅持未檢出,或者限制不得採用含瘦肉精豬肉,是否牴觸中央法規,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仍在研議中。

 

以上內容分享於報導者 The Reporter 。所有資訊不代表本公司立場,內容及版權歸該媒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