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食品添加物:是有必要,還是符合消費者喜好?
文章來源 : 好食課
撰文 = 林俞君(營養師)
食品常見的添加物有哪些?
食品添加物是維持食品品質,讓食品更色、香、味俱全的物質,可以分為天然和人工製造兩大來源。主要功用包括防腐、
品質改良,和利用香料、色素提升食品味道和外觀等,種類非常多元。
圖中是調理食品,包含冷凍、即食食品中常見的人工食品添加物。不論是天然或人工的添加物,都有法規規範的使用限量,
在食品變得更好吃、更好看的情形下,仍確保著食品的食用安全性。
為何食品要使用添加物?
有些人認為含有添加物的食品就是不健康,但為了保障食品安全、延長保存期限,部分添加物仍有其使用的必要性。像是添加在
香腸裡的防腐劑(硝酸鹽類),就是為了要避免肉毒桿菌的滋生。
除此之外,如人工香料、調味劑或是保水劑等添加物,則是為了要符合消費者的喜好,讓食品變得更美觀、更好吃。使用了這些
添加物,可以減少製造過程中的原料、食材使用量和技術成本。這樣一來,製成的商品價格自然會比較便宜一些,但其實這些都
不是食品必要的添加物,可以不用加。
消費者要能夠了解不添加的條件下,製造過程中可能會改變食品的外觀、風味。或是廠商為了要維持食品的高品質,成本提高後
也會影響到食品的價格。
食品添加物加在哪裡?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辨識食品標示可說是消費者必備的技能,我們可以透過查看食品外包裝的成分標示,來瞭解食品製造過程中
使用了哪些原料和添加物。而有添加物的食品,可以分成「間接添加」和「直接添加」:
- 「直接添加」是指在食品製造過程中額外加入的接添物,在標示上會直接標明添加物的名稱。
- 「間接添加」因為是存在原始製造的複合原料中,像是調味用的辣椒醬、醬油等,所以在製成食品後添加物含量可能會比直接
添加的食品低,在標示上通常會在複合原料名稱後面以括弧列出。
不含添加物的食品,應該如何做?
因應健康的趨勢,有許多廠商開始投入少添加/無添加的食品改良與研發。像是挑選品質較好的原物料,來提升食品
的風味和外觀;使用更多、更重的肉品原料來避免加工流失。
另外也可以透過優化製程和研究新技術,來取代添加物的功能。在這些改變中,廠商所付出的時間和金費可是不容小覷,
製造成本當然也會隨之增加。
挑好食品有撇步
認識了食品添加物,瞭解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應用性,未來在購買食品時別忘了要查看成分標示,在衛生安全無虞的製造情況下,
選擇少添加/無添加的食品,可以吃得更健康。
以上內容分享於好食課。所有資訊不代表本公司立場,內容及版權歸該媒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