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鹽、亞硝酸鹽對健康利大於弊?能護心、是男性救星?
文章來源 : 健康遠見
撰文 = 韋恩的食農生活
食品裡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往往是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像香腸普遍加了亞硝酸鈉就一直被
大家詬病,也因此市面出了很多宣稱不加亞硝酸鹽的,殊不知這樣反而造成其他的食安風險,參考
前文香腸可以不加亞硝酸鹽嗎?答案:要真正專家才可以,再談香腸一定要加亞硝酸鹽嗎?英國研究
說他們不用加;而蔬菜界也有很多說法是攻擊水耕蔬菜可能硝酸鹽含量過高,於是市場也陸續出現以
低硝酸鹽含量為賣點的的蔬菜。
其實對於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的這種成見,在國外近10年來已經大大的扭轉,只是台灣還在被某些恐懼式
行銷所盤據。幸好幾天前,陽明交大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發表最新一份研究:
硝酸鹽及亞硝酸鹽致癌?食安所最新膳食風險評估調查發現利大於弊,研究針對台灣國人膳食調查發現,
國人吃下最多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食物貢獻來源根本不是加工肉品,反而是蔬菜與米飯。同時這份研究
評估效益與風險,發現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益,遠大於所造成的健康風險。
什麼是硝酸鹽及亞硝酸鹽?
硝酸鹽及亞硝酸鹽或民間叫的硝石,長久被添加入香腸臘肉作為保色防腐之用,但是硝酸鹽及亞硝酸鹽被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2A級可能致癌物,指出在特定條件下對人類很可能致癌(Group 2A),其原因為
當硝酸鹽與亞硝酸鹽伴隨含二級胺類食物(如肉、魚類)進入到人體內,可能生成亞硝胺,致使增加人類
致癌的可能性。而普遍有加亞硝酸鹽的火腿及熱狗等加工肉品更被列為最高的1級致癌物,確定是導致大腸
癌等癌症的致癌物。
攝取硝酸鹽及亞硝酸鹽被陽明交大平反不構成致癌
而硝酸鹽也是天然地普遍出現在植物、蔬菜體內的成分,因為氮是植物必須的營養之一,而氮是以硝酸鹽
型態在植物體內運輸或儲存,但是之前許多人攻擊慣行農法或植物工廠蔬菜說,硝酸鹽在吃進肚裡後,會降低
紅血球的吸氧力,造成精神不振,而暗示攝取過多硝酸鹽也有致癌的問題。
所有的食品風險都與量有關,過量都可能有毒性,適量時都是利大於弊,所以談硝酸鹽亞硝酸鹽,不談劑量都是
一種惡劣的恐嚇行為,只是之前沒有調查資料足以佐證,這次陽明交大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研究成果
告訴大家,目前攝取量很安全。而在這安全攝取量之下,其實硝酸鹽、亞硝酸鹽對人體不但無害,還可以發揮
它們的益處與機能性。
口水是人體硝酸鹽的主要來源?!
其實許多人不知道,即使你再小心,絕口不吃加工肉品、濾掉飲用水的中的所有硝酸鹽,避開高硝酸鹽綠色蔬菜,
其實你還是會從口水裡攝取到大量硝酸鹽與亞硝酸鹽!
根據2012年的研究,口水才是人體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的最主要來源!人的口腔每天會分泌30至1,000毫克的硝酸鹽
與5.2至8.6毫克的亞硝酸鹽至口水中,然後隨著食物吞下肚。這比國際間訂定的每日攝入安全容許量(ADI)硝酸鹽
(3.7mg/kg/day,以一個60公斤的人計約23毫克)及亞硝酸鹽(0.07 mg/kg/day,以一個60公斤的人計約4.2毫克)
還高得多。而還不到最新國際研究發現可以同時保護公眾健康、又能實現心血管效益的硝酸鹽新ADI 17.2mg/kg/day
(以一個60公斤的人計約1032毫克)。
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的營養機能
其實韋恩早在幾年前就注意到,國外將硝酸鹽已經當成機能食品看待,並分享這個觀念給大家。像國外一些運動員特別會
攝取甜菜萃取物,並特別強調高硝酸鹽含量,作為恢復疲勞、增強體力用。
而營養學家推崇的DASH(得舒)飲食法,特別適合控制血壓的人食用,其內容也是大量深綠色蔬菜如菠菜、忝菜、芹菜
或韭菜等等,這些蔬菜也正是高硝酸鹽蔬菜。近來也有越來越多的證據也證實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對於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
疾病有助益。
硝酸鹽與亞硝酸的機能性與近年來才解明的一氧化氮(NO)息息相關,對正是因此得到諾貝爾獎的穆拉德博士發現的一氧化氮
機轉,可以放鬆血管內壁,因此可以抗疲勞丶放鬆血管丶有利心血管疾病預防,而一氧化氮放鬆血管也是藍色小藥丸的基本原理,
所以穆拉德博士說一氧化氮是男性救星不是叫假的,而同樣可以產生一氧化氮的硝酸鹽,為何大家把它當仇人?
人體生理天然有個硝酸鹽循環
硝酸鹽與亞硝酸其實在人體內形成一個循環:
• 循環的入口是從食物攝取或是唾腺分泌而來。
• 硝酸鹽大約有10%會在舌下被益生菌還原為亞硝酸鹽。
• 亞硝酸鹽吞下後經過胃酸的協助在胃部形成一氧化氮。
• 剩下的硝酸鹽會在小腸完全吸收,大約60%~70%被腎臟排除,而部分被送回唾腺濃縮起來循環再利用。
• 一氧化氮送到身體各處的內皮組織作為調控血管舒張之用,同時也具抗氧化作用。
• 部分一氧化氮也可以來自於攝取的精胺酸代謝與分解,所以精胺酸現在是男性保健產品大熱門。
• 部分一氧化氮也貢獻自大腸益生菌的分泌,所以現在也有一些男性益生菌的研究。
聰明攝取硝酸鹽與亞硝酸鹽之道
有關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的迷思是硝酸鹽與亞硝酸鹽與魚、肉等蛋白質相遇時,就會形成亞硝胺,促成癌症,
於是乎有香腸不能配發酵乳、或是芹菜、蘿蔔不宜與干貝、魚肉同煮之說,甚至農業單位之前還大推那些
水果可以抵銷香腸的亞硝酸鹽的宣傳法,其實這些都犯了將體外化學變化套用在人體的毛病,因為:
1. 雖然同是胺類,但是只有二級胺才具有活性反應力,而一般蛋白質裡沒有二級胺,只有腐敗的魚、肉才有
二級胺的存在,正常我們不會吃這種肉的對吧。
2. 硝酸鹽與亞硝酸要在偏中性的環境才有機會生成亞硝胺,但是一遇到胃酸的低pH值環境就不會形成這個反應。
3. 食物內如果具有抗氧化性成分,如維生素C,也會阻斷這個反應。
4. 正常人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就會在小腸吸收完畢,不會有機會進大腸,所以更不會有一般被恐嚇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
被壞菌發酵成為亞硝胺的機會。
所以綜合以上,想在人體內讓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產生亞硝胺,那需要很多特例同時存在,比如說吃大量制酸劑讓胃酸不足、
配上攝食大量硝酸鹽與亞硝酸鹽造成小腸吸收不及等等,機率是很低很低的。
只是從食物攝取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攝取的來源還是有差異,還是以天然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比以食品添加物的硝酸鹽
與亞硝酸鹽好的。因為天然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來自植物性蔬菜中,同時搭配了大量抗氧化物如維生素C、多酚、或是
膳食纖維,有助於天然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機能性發揮,也利於天然的硝酸鹽與亞硝酸鹽轉化為亞硝胺。
而添加了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的香腸、臘肉等等,紅肉其實本身就是2A級的致癌物,高溫燒烤下更容易產生PAH等致癌化合物,
所以本來就需要多加控制,也許不是硝酸鹽與亞硝酸鹽的問題。
結論
所以用硝酸鹽、亞硝酸鹽問題作為恐嚇題材是被濫用的行銷話術,謝謝陽明交大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的平反,
大家可以享受硝酸鹽、亞硝酸鹽的益處,避免他們可能帶來的風險,輕鬆攝取含有硝酸鹽、亞硝酸鹽的新鮮蔬菜。
以上內容分享於健康遠見。所有資訊不代表本公司立場,內容及版權歸該媒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