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 食力NEWS
原文連結 : http://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4357954196
撰文=林玉婷、黃齡誼
2016年雖然沒有發生如塑化劑、毒澱粉、餿水油、手搖飲農藥超標等大規模的食安事件,但仍不時傳出食安新聞。到底目前的食安管理上還有哪些需要加強的地方呢?
《食力》跟您一起探討2016年網友熱議的十大食安新聞事件背後的問題點。
《食力》利用「Qsearch臉書大數據」調查找出2016年網友熱議的十大食安新聞事件,以Qsearch對於社群參與熱度的加權計算方式(按讚數*0.1+留言數*0.1+分享數),統計出社群討論熱度排名,
依序為「進口燕麥片驗出農藥殘留」、「生鮮蝦子、蝦仁驗出二氧化硫、動物用藥等超標」、「中原夜市攤販疑似將不明白色液體裝進鮮奶瓶」、
「消基會驗出市售油品含苯」、「漁洋國際過期海鮮流入五星級飯店」、「百鮮屋販售過期海鮮銷往中南部」、「岱山酒廠以調和酒假冒釀造酒販售」、
「消基會驗出薑黃粉含鉛量超標」、「洪瑞珍三明治生菌數超標」、「販賣機奶茶生菌數超標」。調查方法詳見〈食安總不安?2016年網友熱議食安事件與謠言大公開!〉
《食力》分析這些新聞事件,發現可以分為以下4種類型:
一、藥物、污染物殘留超標
> 生鮮蝦子、蝦仁驗出二氧化硫、動物用藥等超標
> 消基會驗出薑黃粉含鉛量超標
> 進口燕麥片驗出農藥殘留
> 消基會驗出市售油品含苯
藥物或污染物殘留超標雖然透過主管機關不時的稽查都能發現,但仍時常聽聞抽驗不合格的情形。
除了持續監督上游生產者及加工業者對於動物用藥、化學物質的使用方式是否正確之外,環境污染管理也是一大要點。
如何找出檢驗不合格的問題根源,並輔導業者解決,或許是未來食安管理上更須重視的環節。
另一方面,部分的殘留超標案例可能來自違法使用,添加了不該添加的化學物質。
但從以往許多案例可以發現,許多業者都表示是「以前都是這樣用」、「業界大家都這樣用」等,也凸顯出台灣化學藥品管理缺失以及食品業者相關知識不足的問題。
為了加強管理化學藥品,2016年12月9日通過〈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組織法草案〉,將依法成立毒物及化學物質管理局,
希望能系統管理所有化學物質的製造、輸入以及流向。
此外,進口燕麥片驗出農藥殘留,以及消基會驗出市售油品含苯兩事件,其實在食用上應無安全疑慮。
前者驗出的農藥殘留量遠低於國際標準,而後者驗出的殘留量更是低於針對自來水所訂定的容許量。
如何減少這些對安全沒有疑慮的事件因媒體報導而造成民眾恐慌,也是相關單位需要進一步思考的議題。
二、混充造假
> 中原夜市攤販疑似將不明白色液體裝進鮮奶瓶(商家表示僅為分裝)
> 岱山酒廠以調和酒假冒釀造酒販售
混充造假的食安事件屬於「食品詐欺」,是業者為了高利潤,未經聲明而故意使用替代原料或其他化學物質作為食品原料,
除違反食品標示相關法規,也有誤導、欺騙消費者等詐欺嫌疑,還有可能對消費者健康產生潛在性的危險。
美國藥典委員會報告顯示,食品詐欺佔據全球食品供應的10%,估計每年約花費100~150億的檢驗費用,
但這些物質通常較難由例行檢驗中發現。上述兩個案例也都是民眾檢舉爆發出的事件,並非由主管機關例行檢查查出,目前仍為食安管理上的一大難題。
三、過期改標
> 漁洋國際過期海鮮流入五星級飯店
> 百鮮屋販售過期海鮮銷往中南部
過期食品改標販售的事件與混充造假類似,如果不是經由民眾檢舉,主管機關很難查出。雖然先前已實施「非登不可」、「非追不可」等食安管理政策,
但如何將食品業者全數納管規範,使違法販售的供應商負起責任,並提高下游店家對食品原料的管理能力,都是食安管理上仍待解決的問題。
一般民眾則可採取以下方法來分辨有效日期是否有被竄改:
1.包裝外觀是否完整、是否有磨損、刮除痕跡。
2.有效日期應該是印在包裝上,而不是用標籤紙等黏貼。
3.印製有效日期的油墨是否有脫落情形。
4.進口食品包裝上的中文標示多是用貼紙黏貼覆蓋原標示,購買後可以私下檢查原標示與中文標示內容與日期是否相符合。
四、生菌超標
> 洪瑞珍三明治 生菌超標
> 衛生局驗出販賣機奶茶大腸桿菌超標
食藥署或地方衛生局抽驗小吃、店家等時常傳出生菌超標的新聞,除了食品業者衛生管理仍有待加強之外,
如何輔導食品從業人員、讓食品業者了解《食安法》的規範,都是台灣食品管理上的一大重點。
目前持續推動的「非登不可」,已逐步開始將食品業者納入管理,未來能否提供足夠的輔導支援,確實提升食品從業人員的相關知識,將是避免這類問題再度發生的一大重點。
另外,從各食安事件的單日貼文數量高峰統計可以發現,進口燕麥片被驗出農藥殘留的新聞單日在臉書各公開粉絲團的相關貼文數量最多,
在事發後隔天衝上最高點,單日高達141則貼文,顯示媒體與民眾對於大廠是否又出包有相當高的關注度,
且發生問題的產品又是被當成健康食品的燕麥片,在品牌知名度高與新聞衝突性強的加乘作用下,
使進口燕麥片農藥殘留的新聞,不僅位居年度社群討論熱度排行第一,也是單日貼文數第一名。
而年度社群討論熱度和單日貼文數排名第二的生鮮蝦子及蝦仁用藥超標的新聞,
剛好發生在過年前採購年貨的時間點,新聞報導又多以「毒蝦竄全台」等恐嚇性用語、更點名「頂好、大潤發、家樂福」賣場「淪陷」,
因為發現問題蝦的通路賣場皆為大品牌,也引發民眾關注。
另一方面,從網路討論熱度變化曲線圖可以看出,2016年的食安新聞多數討論熱度僅維持1~2天,
很快地聲量就消失、不再繼續被討論,顯示今年的食安事件多是單一廠商、單一產品的問題,延燒範圍不廣,
但也因為幾乎每1~2個月就會發生食安事件,也讓民眾持續感到「食在不安心」。
今年唯一一個話題延燒熱度持續較久的事件為福知奶茶販賣機產品生菌數超標事件,
因為是新型態的販售模式,又是近年才興起、廣受媒體報導的新品牌,因此出現延伸性的事件發展,
包含其他品牌的販賣機奶茶也陸續被驗出生菌數超標,使得議題熱度持續較久。
綜觀來看,今年度的十大食安事件,幾乎都是舊瓶裝新酒,「混充造假、過期改標、殘留超標、生菌超標」等老問題年年上演,
如何確保市售產品品質以及如何管理廠商,是新政府上任後面對食安議題的大考驗。